机械-时政聚焦:印包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三个关键

【中国包装网讯】当前,中国比以往任甚么时候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入调解,发达国家纷纭实行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与中国构成较为剧烈的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 前堵后追的两重挤压,确立制造强国战略迫在眉睫。中国经营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分析,事实上,中国制造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从产业范围和结构看,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气力,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高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范围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快速升级,主要表现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延续降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 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中国工业如今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具有完全的供应链条。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中国是世界上唯1具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构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全的工业体系。1样是来自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7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1位。依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1,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 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范围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达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达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的41%;汽车产量达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的25%;机床产量达95.9万台,占全球比重的38%,中国制造业占世界的1/3强。但是,我们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公道、产品质量突出等问题,与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进入21 世纪以来,新1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在这1关键历史时期,如何变道超车成为重要命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各国推出制造强国战略。世界各国为了寻觅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前程,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美国、德国、英国等纷纭推出制造业国家战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将焦点锁定在以新1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备为代表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展开了新1轮的增长比赛,试图抢占新1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尔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都推出了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政府于2012 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同年12 月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 2013 年8 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会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2013年底,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布了德国首个 工业4.0标准化线路图,以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由此,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的两化深度融会、德国的工业4.0等几近是殊途同归。文章认为,中国制造2025能否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有3大关键:首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科技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创新链驱动,突破1批关键技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逾越式发展。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条。以创新链为引导,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传统企业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发展,从而带动全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布局高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实行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动重点行业结构调解农村拆迁是按户口分吗,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3,坚持标准先行,把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掌控智能制造发展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鉴戒德国工业4.0标准化线路图和美国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组织方式,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线路图,尽早启动优先急需领域标准化制定工作,建设和推行企业两化融会管理体系。最后,通过制造+服务提升价值链控制力。当前店铺装修好拆迁了怎么办,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主要增值点,也是提升价值链控制力的焦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通过服务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但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还包括为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增值服务。需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为服务化转型保驾护航。制造业服务化的顺利推动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其保驾护航。面向制造业生产进程和产品的新技术研发、物流、技术支持、信息咨询、金融租赁和保险等服务需要完备的知识产权法规、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严格的监管体系作为保障。